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药品研发
药性研究内涵
发布时间:
2019-04-25 10:01
来源: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药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托,根据药物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而总结出来的药物的性质和功效,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是指导中医辨证论治,处方谴药的重要依据。
四气,即四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了药物对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五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仅代表药物药真实的滋味,更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如味甘能补、能和、能缓,一般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解止痛的功效;味苦能泄、能燥、能坚,一般具有清热泄火,清热燥湿,下气平喘,降逆止呕等功效。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指明了药物的使用范围和药效所在,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如芳香药中,麝香芳香开窍如心经,佩兰芳香醒脾入脾经;升降浮沉指药物对机体具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倾向,一般与疾病的趋向性相反,如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眩晕宜选用代赭石、石决明等沉降要以平肝潜阳。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医药“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及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天然药用资源以食品、保健食品等不同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如南美洲的玛咖、阿萨伊、月见草,北美洲的蔓越莓、紫锥菊,东南亚的辣木叶等,其与中药配伍的产品也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中药药性及临床用药标准,使这种配伍应用缺乏中医药理论支撑,应用依据明显不足,不利于其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药性研究新方法,根据新药用植物的作用特点,赋予其明确的中药药性,形成临床用药标准,使其“中药化”,进而发挥其药用价值,指导其与传统中药的合理配伍应用及相关产品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8号罗马花园B座201室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286750
-
咨询电话:
010-64286750 (科研热线)
010-64286099 (医疗器械专线)
010-64971932 (销售热线)

采瑞医药

采瑞健康
采瑞成立20年、专注于保健食品研究开发、申报注册相关项目!